2023年医药重大政策展望
来源:风云药谈 作者:张廷杰
2023年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来了,就像2022在核酸与阳的“喧嚣”中远离那样,医药人在年底的“抢货大战”中似乎又找意义与价值,不管是感冒药,退烧药还是后面的消化道的药、静丙等都在抢,医药人又找到了“甲方爸爸”的快乐。
“抢"不是市场常态化的状态,是一个短暂的小“高潮”,那么,已经到来的2023年大概能看到哪些影响重大的政策?
1、国谈:2022年国谈在2023年开年谈判,阳光明媚的北京给参与2022国谈企业一个好天气,会不会带来好运气就很难说了。
150个左右产品最终能有一半杀出重围?
2022年国谈产品数量不管是从“海选”数量还是最终通过专家审查的数量都创了新高,最终入围的数量是否能创新高,只能是拭目以待。
按着国谈的节奏,如果申请条件上变化不大,2023年也会是一个大数量级的一次国谈,并且,简单续约的产品数量也依然不少。
从市场的角度上,不管是企业还是代理商,从终端的接受程度上来看,国谈产品的地位比开始的两年高多了。
主要是老的“死”的太快,新的明显跟不上节奏。
2、集采:第八批已经箭在弦上,基本的情况参与的不能参与的也大致了解的差不多,大家都只是期待着“报量目录”的落地,然后就顺其自然的跟着进度走。
至于从国采的角度会不会来一批生物制剂,这是所有创新型企业特别关注的,市场份额是一方面主要带来的压力还是来自于政策的影响对资本的预期影响。
省级带量采在2023年注定会“不一样”,一方面国采持续推进会占有一部分产品的清单,另一方面地方带量采要持续纳入竞争比较充分的产品可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小了。
从河北、江苏、安徽的目录可以大致能看到2023年的“轮廓”,鉴于4+1才满足的国采与部分过评,独家产品等可能会成都2023年省级带量采的一种现象。
3、基药:基药可以说是这几年的一个“哪吒”现象,从2021年上半年跑上“热搜”,时不时的出来点消息,终于拖到了2023年。
似乎是2023年基药必将“落地”,各路大神又到了表现的时刻,不管是什么情况,反正自己的产品进新版基药似乎问题都不大。
看最终到底有多少独家产品能进入新版基药目录吧,对于2023年来说基药绝对是一个大项,毕竟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能进入新版“基药目录”,必将迎来市场的飞跃。
4、支付标准:按着时间轴进度,2023年似乎应该完成药品以准入属性分类,省级为单位的医保支付标准的落地。
但,从目前的实际落地情况来看,不管是带量采价格还是挂网价格,医保支付标准想要在年内全面落地执行,可能性依然不是很大。
宇宙的尽头是“铁岭”,集采的尽头是支付标准还有待时日。
医保支付标准不能以产品通用名、差比价等情况落地,就至少说明集采产品的价格“双轨”会持续执行,挂网和老药新做的产品在2023年依然有不错的机会。
5、一致性评价:一致性评价工作一方面是进入国采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也是部分产品实现市场弯道超车、价格重塑的重要条件。
尽管很多大企业对仿制药项目一砍再砍,但是,并不妨碍众多企业,众多研发公司依旧参与仿制药的热情,毕竟,玩一类创新对于这些企业和这些老板还比较遥远,二类创新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一道门槛。
先不说从市场角度那些“改良”创新取得了什么规模,仅仅投入周期和资金就让大部分企业望而却步,想想还是快速做过评进集采来的快。
2023年一致性评价的热情不会减少,毕竟,集采纳入的家数又增加了,原来的三家、四家的已经不能满足新政策的需求。
6、DRG/DIP:从2022年到2024年为期三年的国家版《行动计划》设定的总体工作目标为:从2022到2024年,全面完成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任务。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改革工作。
DRG/DIP对企业重要与否?重要、很重要、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仅仅就2023年来讲,是不是会对医药企业产生及其重大的实质影响,暂时还看不到。
换句话说,不可能因为企业没有布局对应的DRG市场策略而倒逼,估计也不会有企业因为布局了DRG的对应策略而一飞冲天。
7、五一前的销量:不管是新冠的哪种毒株,阳了之后的痛苦都是实实在在的,患者人数、重症患者数的增加也是实实在在的。
大家看到的是抢布洛芬、抢静丙等,但是,大家没看到的众多临床常用的药品的用量“暴增”。
首当其中的就是抗生素类产品,不管是注射剂还是口服产品,现在是全面的用量上升。
不出意外,到五一之前随着国内的毒株+国外的毒株+2阳、3阳等情况出现,五一之前的临床常规用药必然会持续在一个高用量水平。
8、老药新做:2022年老药新做的产品似乎不是很多,大致上和前几年相比在数量上出现了一些断档,2022年的老药新做没有出现什么“硬核”的产品。一方面是能控的控的差不多了,另一方面产品的市场布局需要时间。
2023年不出意外应该会在比较收窄的价格政策下,有更多的老药新做产品出来,这些产品可能不像之前产品的规模那么大,销量那么多,但是,对于单品的增量来讲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这类产品可能主要表现在一家、两家过评的产品,实际市场可供应家数不多,原料药企业不多的产品上。
如果,有一些产品在新国谈、新基药的加持下能够成功,可能预见的单品爆发应该会出现。